地台网

古代文臣武将谥号排名(谁才是真正排名第一的谥号)

谥号是古代对于一个人的终极评价,有盖棺定论的意思,不仅帝王们都有,文臣武将们也有,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谥号。

古代文臣武将谥号排名(谁才是真正排名第一的谥号)-图1

只有那些对于王朝做出一定贡献的人才可以获封谥号,文武文武,文臣以文字开头,武将则以武字开头,还有一些以忠为开头,搭配各种字就成为文成武将的谥号了。

当然除了美谥之外,还有恶谥,赐给一些罪大恶极的人。

宋朝之前:忠武被视为最高谥号

其实早在宋朝之前,文臣们的谥号很多,大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排名第一的说法。

因为每个人的谥号都比较随意,没有风一二三四等级,都是根据其功绩和能力来给予,因此没有完全排名第一的说法,而且还有单字的谥号。

比如杜如晦谥号“成”、秦琼谥号“壮”、魏征谥号“文贞”、高士廉谥号“文献”、房玄龄谥号“文昭”、虞世南谥号“文懿”等等。

这些都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,功绩和能力其实都很重要,不过却没有以谥号进行区分等级,谥号只是代表他们的功绩。

如果说唐朝之前真正可以拿得出手的,被视为最高的谥号,那就“忠武”了,第一个获得“忠武”这个谥号的是汉朝的莎车王延。

似乎并不是很有名,他是匈奴人,因为“世奉汉家,不可负也”,去世后被追谥为“忠武”。

而在他之后得到“忠武”人,很多都是大家家喻户晓的人物,比如诸葛亮、司马师、温峤、王猛、高长恭、尉迟恭、郭子仪等等。

尤其是司马师,当时司马家已经位极人臣,就差篡位了,而给自己人司马师上谥号“忠武”,也是他们肯定这个谥号是他们所认定的最高谥号了。

两宋时期:忠献是当之无愧的最高谥号

有人说两宋时期,最高的谥号莫过于单字“文”了,虽然地位看上去有些超然,但实际上也超然不到哪里去,单获“文”谥号的有王安石。

当然他比较特殊,其余获得“文”这个谥号的有欧阳修、杨亿、王洙等等,他们都是文学家。

因此给他们单个的“文”主要体现他们在文学方面的突出,至于其他方面不太明显,因此不会在加其他字。

宋朝首次获得“忠献”谥号的是北宋开国功臣赵普,赵普对于北宋的功绩可以说是伴随着北宋,也是开国功臣中第一的存在。

他策划了陈桥兵变,协助赵匡胤建立了北宋,北宋建立后担任宰相,并且制定了“先南后北、先易后难”的统一策略,并且完善了宋初的各种制度。

为宋初统治巩固做出了重大贡献,可以说他是宋初文臣最高的一位。

其次获得文献的是韩琦,一生经历宋仁宗、宋英宗、宋神宗三朝,先后两次册立之功,并被拜相。

去世后不仅被追谥王爵,到了清代还从祀历代帝王庙及孔庙,可以说韩琦也是北宋中期位极人臣的文臣了。

至于后面得到文献的,就是著名的权臣秦桧了,虽说秦桧后面名声臭大街了,但是在当时秦桧可是真的位极人臣的存在,不仅朝廷内外党羽遍布,甚至宋高宗身为皇帝都畏惧秦桧。

以至于在自己的靴子里藏有匕首,以防不测,而在秦桧去世后,他的谥号也是“文献”,这样代表当时他的文臣党羽们在所有谥号里最好的和最高的。

当然到了宋宁宗时期,改谥号“谬丑”,但不影响“忠献”在当时文臣谥号心中的地位。

而后面让人觉得“文献”名声不行的是另外一个和秦桧一样的人,这就是史弥远,他在南宋后期专权26年,深受宋宁宗和宋理宗的宠幸。

但他坚持投降政策,杀害主战派的韩侂胄,并且祸国殃民,搞的民不聊生,至于为何会得到“忠献”这个谥号,就是因为史弥远大力支持朱熹的理学,直接改写了理学学派千年的命运。

可以说是理学发展的恩人,去世后自然会被理学的文臣们追捧,甚至连宋理宗的庙号“理”都是理学的含义,自然被他们追谥最高的“文献”了。

只不过因为秦桧和史弥远都得到“文献”的谥号,名声太臭,这个不错的谥号后面基本没人使用了。

明清时代:文正为文臣最高荣耀

在明清时期,有“生晋太傅、死谥文正”的说法,因为从明清开始,“文正”这个谥号成为文臣的最高荣耀,而且一般人都不会得到。

“文正”其实就是“文贞”,在宋朝的时候为了避宋仁宗的名讳而改为“文正”,第一个获得“文贞”的名臣就是唐朝的魏征。

后来人因为崇拜魏征,以获得这个谥号为荣,不过当时文臣的谥号还是“忠献”的天下,让“文正”开始步入大家视野的是司马光。

当年宋仁宗想给自己的老师夏竦以“文正”的谥号,结果遭到很多人的反对,尤其是司马光,直接说出:“谥之至美,文正也”。

在司马光眼中夏竦“奢侈无度 ,聚敛无厌”、“言不副行,貌不应心”,如何能配得上“文正”这个谥号?

最终在司马光为首的大臣们反对下,宋仁宗只能给老师以“文庄”的谥号,虽然“文正”的谥号开始步入大家眼中,但是真正让“文正”这个谥号声名鹊起的是著名的范仲淹。

不过当时范仲淹最高的官职不过是参知政事,和韩琦这种历经三朝担任宰相的相比还是有差距的。

因此当时朝廷给了范仲淹“文正”这个谥号是觉得他合适,而给了韩琦“文献”的谥号,因为当时根本没有将这个谥号当成至高无上的荣誉给出去的。

不过到了南宋的时候,范仲淹的评价已经远远超出在北宋的时候了,在南宋时期,范仲淹已经有“先儒论宋朝人物,以范仲淹为第一”、“国朝人物,当以范文正为第一,富韩皆不及”等称赞。

而范文正这时候已经成为范仲淹的代名词了,由此从南宋以后,元朝、明朝和清朝都对范文正极尽褒扬。

他倡导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,深刻影响了后世文人,并且从清代开始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。

而范仲淹的谥号“文正”也水涨船高,加上获得“文正”的之前有的魏征、宋璟等人,后面还有司马光等等,成为后代文人推崇效仿的对象。

因为认同范文正为文人第一等的人物,那么范文正使用的谥号自然也是第一等的谥号,并且在明清的时候,成为官方认定的文臣最高谥号。

明朝文正谥号获得者

在明朝,只有五个人获得“文正”的谥号,其中有方孝孺、李东阳、谢迁、倪元璐、刘理顺五人,其中方孝孺是在南明弘光帝的时候被追谥的。

甚至身为明朝内阁首辅的李东阳获得“文正”谥号后都被认为名不副实,甚至有人嘲讽:“文正从来谥范王,如今文正却难当。大风吹倒梧桐树,自有旁人论短长。”

可见如果名不副实,想要得到“文正”谥号,是要被戳脊梁骨的。

清朝文正谥号获得者

在清朝,获得文正谥号的有汤斌、刘统勋、朱珪、曹振镛、杜受田、曾国藩、李鸿藻、孙家鼐八人。

而且在清朝大臣去世后,“文正”这个谥号是不允许出现在内阁草拟的名单上,只能由皇帝自己赐予,而且只有为人臣者道德功业皆极其出众的人,才会被赐予“文正”的谥号。

清朝八位获得文正谥号的人中,汤斌是康熙时期的理学名臣,直到乾隆元年才被追谥为“文正”。

而朱珪、杜受田、李鸿藻、孙家鼐则是以帝师的身份获得“文正”的殊荣,刘统勋是乾隆时期的名臣,也是当时的首席军机大臣,为人刚正,为百姓爱戴,也获得“文正”。

至于曹振镛,能力较为平庸,因此他的“文正”谥号一直被人诟病,而曾国藩是历史上最后一位“文正”谥号的获得者,也是同治中兴名臣之首。

总体来说,谥号身为文成武将去世后的盖棺定论的评价,对于极为重视自己后世的名声和在史书上记载的文臣来说,是极为重要的,能获得一个谥号是莫大的殊荣。

而获得一个好的谥号足以让他这辈子无憾,而获得一个顶级谥号,那是注定要青史留名的。

当然“文正”虽然是明清以后顶级的谥号,但是在明清之前被推崇的谥号还有很多,因此不能直接说文正就是历朝历代最强谥号,这个是不严谨的。
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806948976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di-tai.com/news/20458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关注我们
x

注册

已经有帐号?